1、偏光片的原理以及分类
1.1 原理
因为碘分子是沿着同一个方向排列时才会产生不对称的电子密度,所以它们在不同的方向上面的极化光吸收系数肯定会有一定的差别,如果光线的极化方向与碘分子链长轴方向保持着90°,那么极化光是能够通过的。反之,透过光的强度则会不断的降低,甚至会到完全遮蔽的状态。因此,我们可以得出碘分子长链的起偏性良好。在现阶段,最常见的偏光片就是由 1938年兰特所发明的 H 片。
1.2 分类
根据它们的功能情况来进行划分,偏光片包括了反射式偏光片、透射式偏光片、补偿型偏光片、半透过半反射式偏光片。
根据起偏的材质来进行划分,偏光片主要包括以下的几种:金属偏光片是直接的把金、银、铁等等金属盐和高分子的薄膜上来进行吸附,然后还原之后使得其棒状的金属具备了一定的起偏能力;碘系偏光片则是在结合PVA与碘分子的基础上面,具备了高透过率、高偏振度的一个优势,然而它的耐高温和耐高湿的性能比较差。这种偏光片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,所以在市场上面占有率相对于比较高,而且其应用的领域广泛;染料系的偏光片是直接把具备的有二色性的有机染料在 PVA 上面进行吸附,之后再进行延伸定向,使它具备了一定的偏旋光性能,然而缺点透过率与偏振度比较低,优势则是耐高温高湿,因此大多都应用在汽车、船舶等工业。
偏光片:
2、偏光片上的性能指标以及它的影响因素
2.1 偏光片上的的外观指标与其影响因素
偏光片的外观指标包括了表面上的平整度、外观欠点数量等等,对于偏光片产品在贴片过程之中的利用率产生了比较直接的影响,为了确保偏光片外观的指标符合相关的一些标准,对偏光片这一块的生产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控制,包括材料的选择、运输存储、生产工艺、存放环境等等。
2.2 偏光片上的光学性能与其影响因素
偏光片上的光学性能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个指标,分别都是透光率、偏振度、防紫外线性能等等,针对于比较普通的
TFT-LCD 产品在对偏光片进行应用的时候,一般都是应用偏振度以及透光率相对于比较高的产品,从而可以促进 LCD 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,可以充分的减少能源损耗;然而对于普通的碘染色偏光片来说,偏振度与透光率是属于两个矛盾的因素,一般则是偏振度较高,则透光率会降低,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色调所影响,所以常规型的偏光片的偏振度一般是处于 90% ~ 99% 的范围,透光率指标一般是处于41% ~ 44% 的范围。色调指标的基本作用就是为了满足视觉的习惯,偏光片尽可能的要求其色调的偏差小,确保 LCD 的产品色调的一致性。
下一章:
关于TFT-LCD使用偏光片的深析(2)
上一篇:
液晶显示屏的背部结构分析
下一篇:
关于TFT-LCD使用偏光片的深析(2)